close

 


桐花牛蛙...哇哇哇,客家大院快變成"牛蛙大院了"


   


   苗栗縣政府55日 於縣府網站上公告一則「放流青蛙聞」,內容自相矛盾,首先是放流(生)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放流(生)物種更是得小心處理,若放出的是在野外無生存能力的生物,或是根本就把生物放錯了環境,那麼放流(生)=放死,因為沒有合適的生存條件。另一種情況更嚴重,就像苗栗縣政府這次所放出的青蛙,農業處為了「增加生態資源」,在縣境兩處號稱生態池的地方放流總共「七百斤」的牛蛙,而根據照片上的青蛙,生態專家判定是外來入侵種的「牛蛙」,這根本是違逆生態的作法,而且外來入侵種會如癌細胞一般,傷害我們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原本應該專業知識具足的農業處大開生態倒車的作法,造成不可逆的生態浩刧



客家大院拍攝,有好多對牛蛙處於求偶階段,恐怕馬上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小牛蛙了



美國牛蛙(學名:Rana catesbeiana)原產於北美洲,是食用蛙中體型最大者,最重可達 一公斤 以上,身長可達15公分 以上,生性兇狠,環境適應力及繁殖力都極強,食量大,有強烈領域性,成體和蝌蚪都會捕食其他種青蛙及其蝌蚪,加以棲地與其他蛙類相似,是台灣原生蛙類一大威脅。 



這就是縣府想營造的「荷葉.桐花.牛蛙」的生態多樣性美景


    最早引進台灣的目的是為了食用,繁殖的成果也十分成功,時至今日,70%的養殖美國牛蛙是用於外銷。但養殖場難免有漏網之「蛙」,逃竄到野外的美國牛蛙在種種優勢之下,成了台灣原生蛙類的夢靨。牛蛙食性雜會捕食任何體型比牠小的生物,造成生物浩劫,另外宗教團體所謂「放生」(現在加上政府官員帶頭放流),也多大量採購養殖牛蛙任其「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最後遭殃的是台灣的生態系,美其名「放生」根本就是判本土生物的死刑。


    牛蛙體型碩大、不僅會捕食台灣原生的蛙類或蝌蚪,甚至連小老鼠、魚類也吃,因此有「蛙界暴龍」之稱,對台灣蛙類的生態影響甚巨,且牛蛙在棲地往往可活超過十年,一對牛蛙每次繁殖可產下三萬顆以上的卵,地域性強喜歡稱王、食量又大,無法和其他蛙類和平共存。
他強調,經過生態調查,發現野放的牛蛙已經能適應環境並繁殖後代,對生態的衝擊不亞於福壽螺,苗栗縣府若不立即處理,恐造成無法彌補的生態浩劫。記者楊永盛



苗栗縣長劉政鴻看著工作人員將外來入侵種牛蛙倒入池中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鑽研青蛙十餘年的莊銘豐昨強調,只要營造好適合青蛙棲息的環境,自然就會有本土蛙類前來繁殖,這樣才是對環境以及對生物多樣性比較適合的對待方式,而不是人類自以為是、一股腦的亂放流牛蛙。他氣憤的說:「中央政府拚命剷除外來物種,地方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讓人費解和不滿。」


---------------------------------


以下為苗栗縣政府新聞稿原文:(令人傻眼)


本府農業處為增加生態資源,於本(55日 )日於經國路旁文化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生態池(330斤)及銅鑼鄉桐花公園生態池(370斤),辦理青蛙放流,由於蛙類對環境污染非常敏感,因此蛙類可以作為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同時蛙類的主食又是蚊蟲等生物,因此對環境有正面之貢獻,本府放流青蛙除可增加生態資源,民眾來旅遊服務中心及桐花公園不但可享受久未聽聞的蛙鳴,又不會受蚊蟲滋擾,可謂一舉數得,縣府特別呼籲民眾愛護我們的環境,不要用農藥、化學藥劑等來污染我們的環境,讓我們共同努力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無污染的環境。


---------------------------------------------


何謂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生態觀光(ecotourism)一詞最早出現可追溯至1965年,學者赫茲特建議對文化、教育以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所謂的生態的旅遊,發展至今生態旅遊已成國際保育和永續發展之基礎概念。1983年,學者赫克特提出「生態旅遊」一詞,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語彙。其將生態旅遊歸結出三大特點: #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 #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 #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


    生態旅遊學會(The Ecotourism Society, 1991)為生態旅遊下了一個廣為各界接受的註解:


   『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為達保育自然生態並確保地方福祉,生態旅遊發展應遵守下列幾項原則:


1.發展生態旅遊前應事先規劃整套區域性的觀光及遊客管理計劃


2.發展生態旅遊前應事先調查分析當地自然與人文特色、評估旅遊發展可能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3.以小規模發展為原則以減低遊憩活動可能造成的衝擊:除了限制遊客人數外,發展生態旅遊應以輔助地方原有產業為原則,以避免當地對觀光產業的過度依賴


4.在生態旅遊的規劃、執行、管理、監測與評估等四階段應盡量邀請當地社區一同參與,而在每個階段進行的過程中必須確保與當地居民的充分溝通與共識


5.提供適當社區回饋機制,提供居民充分誘因,協助他們了解保育地方資源與獲取經濟利益之正向關聯


6.強調負責任的商業行為,與當地社區合作以確保觀光發展的方向符合地方需求同時利於當地自然保育


7.確保一定比例的觀光收益用於保育及管理當地自然生態


8.發展生態旅遊應為當地社區及自然生態帶來長期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利益


9.發展生態旅遊應促進遊客、當地居民、政府相關單位、非官方組織、旅遊業者以及專家學者間的良性互動


10.制定周詳規範以約束遊客活動以及各項開發行為


11.提供遊客、旅遊業者及當地民眾適當的教育解說資料,除了介紹當地生態、文化特色外,更可藉此提昇大眾的環境保育及文化保存意識


-------------------------------------------


昌哥論壇:


   感謝素素提供這份資訊,這則荒唐新聞的確是把生態觀念本末倒置,殊不論是為了擴充生態資源或是著墨於生態多樣性考量,由地方首長帶頭這是佔新聞版面考量,還是為了當地生態旅遊著想,這就有待商榷囉


  苗栗這個觀光大縣,從草苺季,溫泉豆腐季,到南庄老街等人文歷史景觀搭配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置入式行銷頗見功效.透過感動行銷強調地方特色,諸多感動皆有目共睹,但在地性的觀念,諸如生態多樣性應該是建置在生態平衡的價值桿上,配合當地在地生態鏈,尋求適合物種的生存機制,而不是為行銷而行銷,為生態而失態


  牛蛙這類(外來入侵種)跟(外來種)並不能相提並論,(外來種)並非全是公敵(蕃薯胡瓜胡蘿蔔等),但若是(入侵種)則歹事大條囉,因為它已威脅到本土生態並已登堂入室,虎視眈眈準備取而代之


  綜上所述,基本的生態保育常識功課要做足才是為政者應有高度之展現,一步錯步步錯,如今最恰當的作法就是趕緊打撈起牛蛙,還給當地(原住生物)最適切環境正義吧 感恩


                          100.5.9    昌哥的心聲


----------------------------------------------

苗栗縣政府隔天順意民意


有誠意解決此生態浩劫


也希望日後此類生態倒車事件不要重演


 感恩



放流烏龍 牛蛙僅捉回3


2011 0510


【楊永盛苗栗報導】苗栗縣政府在旅遊服務中心、客家大院,錯放牛蛙擺烏龍,保育人員及縣府昨合力捕捉,共捕獲重 十八點六公斤 的三十一隻美國牛蛙,保守估計只捉回三成,縣府表示暫時收容,日後歸還廠商並扣款善後。


只有31隻「歸案」


苗栗縣自然生態保育學會理事長洪維鋒昨說,原本七日就要跟縣府人員動手移除錯放的牛蛙,考量縣府在客家大院舉辦桐花婚禮,遲至昨天才捉捕,縣府補救動作雖然晚了點,但勉強可接受,保育人士願意繼續配合捕捉牛蛙「歸案」。
苗栗縣政府上星期四在旅遊服務中心、客家大院共七個大小不一的生態池,放流總量 四百二十公斤 重的虎皮蛙和牛蛙,雖然縣府對外宣稱:「廠商只帶來三袋、重約 三十六公斤 的牛蛙。」但洪維鋒等保育人士不以為然說:「昨捉捕到九成是牛蛙,縣府官員說法讓人無法苟同。」
縣府人員、生態學會等二十人昨上午各自拿著網子,沿著客家大院池塘展開捕蛙行動,不到半小時就捉了快二十隻牛蛙,但多數牛蛙見狀則逃到石縫或布袋蓮等深水處,截至傍晚,共捉到三十一隻牛蛙,按每隻約六百公克估算,勉強捉回三成放流牛蛙。


暫安置收容中心


縣府漁業科長郭勝成說,捕捉的牛蛙暫時安置在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將會同保育團體繼續捉捕,再按數量要求承包廠商退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昌哥工坊 的頭像
    昌哥工坊

    昌哥工坊

    昌哥工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